油價在經歷了一段平穩期后再度開啟暴跌模式,周二WTI原油期貨重挫逾7%,布倫特原油大跌逾4%。
?。╓TI原油期貨重挫逾7%,來源:Investing)
盡管美元過去一周走強、美國夏季駕車高峰期結束、美國煉油廠維護季到來等眾多因素可能都拖累了油價,但本質還是需求暴跌惹的禍。媒體在美國勞動節假期的一項分析顯示,美國50個州中有22個州疫情加劇,印度和英國疫情也更加嚴重。
在全球感染人數激增的背景下,需求擔憂再度籠罩市場。而沙特此前下調原油出口價格更像是一根導火索,向市場傳達了一個信號――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也認為全球能源需求疲軟。
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歐根?溫伯格(Eugen Weinberg)表示:“原油價格疲軟仍在繼續,我們認為最主要是由需求擔憂導致的。”Rystad Energy的分析師Paola Rodriguez-Masiu也認為:“原油下跌是由于今年剩余時間需求前景疲軟所致。”
美銀美林分析師彼得?海爾斯(Peter Helles)更是悲觀地表示,即使有了新冠疫苗或治療方法,全球原油需求也需要3年時間才能從疫情中恢復。
國際能源署(IEA)本周一也表達了對油市的擔憂,認為積壓的庫存以及石油需求的不確定性繼續阻礙油市復蘇,但油市前景進一步惡化的空間也有限。“目前似乎還沒有庫存大規模下降的跡象,煉油活動也沒有強勁增長,航空燃料需求依舊疲軟。”
但市場也不乏看多者。瑞士銀行朱利葉斯?貝爾(Julius Baer)經濟主管諾伯特?魯克(Norbert Ruecker)表示,今年晚些時候油價可能反彈至45美元以上。“從根本上說,情況沒有改變。需求正在恢復,供應仍然受到限制,并且庫存積壓正在逐漸消失。”
但此次大跌和今年4月負油價有本質區別,彼時市場陷入巨大恐慌之中。雖然現在疫情仍打擊需求,但如今市場更為理性,供求關系也有所改善,因此不太可能重演4月驚魂,目前看來油價并不存在持續大跌的基礎。
以上是【油價】相關內容,更多資訊請關注九州財經網